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5名乌军30分钟“团灭”!43次进攻155次交火,俄乌战场“绞肉机”再升级

在俄乌冲突的宏大叙事里,每一天都有无数惊心动魄的瞬间在上演,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战火的硝烟。今天要讲述的,并非虚构的战争大片,而是近期在红军城方向战场上真实发生的惨烈一幕,它如同一记重锤,敲打着人们对战争残酷性的认知。

在俄乌冲突的宏大叙事里,每一天都有无数惊心动魄的瞬间在上演,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战火的硝烟。今天要讲述的,并非虚构的战争大片,而是近期在红军城方向战场上真实发生的惨烈一幕,它如同一记重锤,敲打着人们对战争残酷性的认知。

一、30分钟“团灭”:战场生存时间以分钟计

五名乌克兰士兵刚从皮卡车上跳下,怀揣着对战斗的紧张与未知,匆匆钻进战壕。彼时的他们,或许还未来得及向周围战友问清名字,彼此熟悉一下,命运却已悄然为他们按下倒计时。仅仅不到半小时,四枚俄制Fab – 250航空炸弹如死神般精准地落在了同一个点上。

在侦察无人机如同幽灵般的引导下,这次轰炸没有给乌军士兵留下任何生存机会。爆炸的巨响震彻战场,战壕瞬间被夷为平地,五名士兵的生命就此消逝。这不是电影里夸张的特效,而是红军城方向战场血淋淋的现实。在这里,生存时间以分钟计算,已成为这条战线上的残酷常态,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

5名乌军30分钟“团灭”!43次进攻155次交火,俄乌战场“绞肉机”再升级

二、高强度攻势:43次进攻155次交火

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亲自视察了顿涅茨克地区红军城方向的部队,他明确表示俄军几乎在特别军事行动的所有方向都保持着攻势。而红军城方向(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的战斗,更是激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乌克兰方面深知此地的战略重要性,已从其他地区紧急抽调兵力,将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重新部署到这一地区,试图抵御俄军的强大攻势。

展开全文

仅在9月17日这一天,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就发动了多达43次进攻,当天的战斗接触总数更是高达155次。如此高强度的攻击行动,背后是俄军日益精准的侦察打击体系在支撑。无人机如同无形的眼睛,在战场上空时刻盘旋,监视着乌军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目标,信息便会迅速传回指挥中心,紧接着,空中火力便会呼啸而至,对乌军进行精准打击。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透露,俄罗斯今年策划在四个主要方向发动进攻,波克罗夫斯克便是其中之一。虽然乌方宣称苏梅方向的进攻已经失败,但红军城方向的压力却仍在持续增加,仿佛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乌军喘不过气来。

5名乌军30分钟“团灭”!43次进攻155次交火,俄乌战场“绞肉机”再升级

三、精确打击利器:“红土地 – M2”炮弹显神威

俄军的精确打击能力,不仅体现在航空炸弹的使用上。俄罗斯国防部近期公布了一段视频,画面中制导炮弹“红土地 – M2”如一道闪电,精准地击毁了乌军的S – 300防空系统。这一打击,对乌克兰的防空体系造成了致命重创。

“红土地 – M2”炮弹利用无人机进行激光引导,能够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准命中目标。其打击精度高达96%,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都能准确无误地击中预定目标,让乌军的防空设施无处遁形。而且,这种炮弹可以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工作,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凛冽寒冬,都能保持出色的性能,在战场上发挥着巨大的威力。

四、外部支援:10亿与30亿的“救火”之举

面对俄军的强大攻势,乌克兰也在四处寻求外部支援。首批“美国供应、欧洲买单”的军事支持已经运抵乌克兰,这批援助总值高达10亿美元,属于“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机制下的首批援助。其中,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的导弹等重要装备,这些装备对于提升乌克兰的防空能力,抵御俄军的空中打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乌克兰议会还批准了与英国的百年伙伴关系协议,这一协议为乌克兰带来了更多的支持。英国将向乌克兰转移价值30亿美元的俄罗斯冻结资产,并提供150门火炮系统、新型机动防空系统等。这些支持如同雪中送炭,为乌克兰在艰难的战争中增添了一丝希望。

5名乌军30分钟“团灭”!43次进攻155次交火,俄乌战场“绞肉机”再升级

五、摩托化突击:低成本高前景的“新战术”

然而,尽管有外部支援,前线士兵面临的威胁仍然无处不在。在红军城方向,俄军使用摩托车等轻型高速载具实施突袭作战已趋于常态化。这些单价约2000美元的摩托车,成为了俄军在承受伤亡压力的进攻场景中的经济选择。

突击组通常由3 – 5辆摩托车构成,每车配备驾驶员与射手两名作战人员。他们凭借着摩托车的灵活性和高速性,在战场上穿梭自如,给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乌军试图通过无人机追击摩托突击单元,布设反坦克地雷封锁乡村道路,并增设隐蔽路障和全天候观察哨来应对这种战术。

5名乌军30分钟“团灭”!43次进攻155次交火,俄乌战场“绞肉机”再升级

乌克兰情报部门承认,培养一名合格摩托突击手的周期仅为1 – 2个月,认为这是低成本、高前景的进攻手段。甚至乌方部分突击单位也开始效仿俄军,装备同类载具,试图在这场战术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

战场态势如同汹涌的潮水,不断变化。但有一个不变的事实是:单个士兵在现代化武器系统面前的脆弱性。从精确制导炮弹到航空炸弹,从无人机引导到摩托化突击,战争的形式在不断演变,但战争的残酷本质却始终如一。那些刚抵达前线的士兵,甚至来不及熟悉战壕环境,就已成为高空侦察下的目标。他们的生存时间不是以天计算,而是以分钟衡量。这就是现代战争的残酷现实,也是红军城方向每一天都在上演的悲壮故事。在这片充满硝烟与战火的土地上,和平的曙光究竟何时才能降临,成为了人们心中最沉重的期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54508.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