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割草机器人“变身”业绩收割机

工作人员测试智能割草机器人。新华社发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袁静娴一组数字正在揭示一个新兴市场的爆发力: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出货量达到1535.2万台,同比增长33%;其中,割草机器人出货234.3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27.2%,成为增速最快的品类。

工作人员测试智能割草机器人。新华社发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袁静娴

一组数字正在揭示一个新兴市场的爆发力: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出货量达到1535.2万台,同比增长33%;其中,割草机器人出货234.3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27.2%,成为增速最快的品类。

在整体清洁机器人增速趋缓的背景下,这一数字格外引人注目。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正在加快布局,成为这一新兴赛道的活跃力量。

在今年的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IFA)上,石头科技首次发布三款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器人,将业务从室内拓展到庭院场景。另一龙头企业科沃斯则在财报中披露,2025年上半年,其割草机器人等新品类业务在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20.6%,已成为推动公司海外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割草机器人,这一曾经的小众品类,正被推向全球资本与产业的聚光灯下。

从业余到专业

草坪上演“诸侯混战”

割草机器人的发展已有近20年历史。早期产品依赖埋线设定边界,使用体验受限。近年来,以“无边界”为标志的新一代产品快速崛起。2024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出货量约130万台,其中无边界新机型达到30万台,显示出代际跃迁的趋势。

在千亿级市场空间的吸引下,各类企业纷纷入局。业内普遍将其划分为几大阵营:

一是技术先锋派,如九号公司旗下未岚大陆、长曜创新、库犸动力等,从算法和传感器切入,主打低成本高智能;二是跨界远征者,包括石头科技、科沃斯、追觅等清洁机器人龙头,依托扫地机领域的技术和渠道积累,向庭院场景延伸;三是具身智能企业,如优必选等,将人形机器人研发经验应用到户外作业,推出消费级割草机。

传统园林机械巨头如Husqvarna也选择转型,顺应新一代技术潮流;而深圳、东莞的电机、电池模组企业则利用供应链优势,尝试以自有品牌切入市场。

展开全文

在这些阵营中,具备机器人技术基因的企业正成为“新贵”,在市场份额和产品创新上展现出更快的突破势头。

以科沃斯为例,该公司于2022年推出首款割草机器人GOAT G1,核心在于以视觉技术解决边界感知、精准定位和避障等难题。今年,公司进一步扩展产品线,在CES展会上发布GOAT A和GOAT O系列,宣布将在多国上市。数据显示,2024年科沃斯割草机器人业务在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86.7%,销量同比增长271.7%。

从需求到技术

中国企业“后来居上”

推动割草机器人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需求的集中释放、技术的持续迭代和渠道的深度铺设。

在需求端,草坪文化和高人工成本成为核心驱动。Statista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5亿个庭院花园,其中欧美占比超过七成。欧美家庭普遍保持草坪养护习惯,平均每月修剪草坪两至三次。户外动力工具(OPE)市场规模已达300亿美元,其中割草机品类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规模超过百亿美元。然而,智能割草机的渗透率仍不足6%,对比手推式割草机年出货1600万台,市场潜力巨大。

在技术端,扫地机技术正加速向庭院延伸。石头科技的RockMow Z1搭载自研环境感知系统和双摄像头避障功能,能够识别草坪障碍并动态规划路径。科沃斯GOAT系列则以视觉感知为核心,持续迭代产品。业内人士指出,室外环境复杂,对电机、电池和算法要求更高,企业需要重新构建技术体系,而不是简单复制。

在渠道端,中国厂商具备先发优势。石头科技业务已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2000万家庭用户和300余家线下门店,在欧美、日韩均设有本地化公司。科沃斯、追觅等企业也依托扫地机积累的渠道体系,使新产品得以快速进入市场。安克则借助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分销网络,迅速切入割草品类。

数据显示,石头科技、科沃斯、追觅、小米和iRobot是排名前五的扫地机器人企业。上半年,全球前五的厂商合计占据64.8%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4.8个百分点。这一集中度和出海经验,使得中国厂商具备天然的规模优势。

从全屋到全院

资本看重“完整故事”

割草机器人的火热,也被视作家庭清洁机器人扩张逻辑的延伸。过去10年,扫地机是行业的核心赛道。如今,企业不断推出擦窗机、割草机、宠物陪伴机器人、家庭安防机器人,试图构建“家庭全场景机器人生态”。石头科技、科沃斯等公司通过品类扩张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优必选、九号等公司则通过跨场景应用,提升算法和硬件复用性。

业内分析认为,资本市场更看重的是企业能否讲出“室内+室外”的完整故事。割草机器人因此成为连接智能家居和智慧园林的重要入口。

尽管割草机器人正在快速增长,但行业人士提醒,其长期可持续性仍存在考验。就市场来看,欧美市场虽已接受部分智能产品,但不少家庭依然习惯雇佣园艺工人。中国市场则因草坪文化不足,需求较为有限。割草机器人业务的收入几乎完全依赖出口,一旦遭遇贸易摩擦或消费环境变化,风险不容忽视。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厂商入局,产品差异化有限,价格竞争迹象已经显现。核心专利依旧集中在欧美厂商,中国企业虽在算法和硬件上持续追赶,但长期“护城河”尚需构建。

“高速增长期的窗口已经打开,但行业能否避免重蹈扫地机的价格战,关键在于未来3到5年能否建立品牌和技术壁垒。”深圳一家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5457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