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美军核动力航母,悄悄逼近波斯湾,下一个挨打目标,果然不出所料

据环球网报道,滞留中东足足3个月的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最近被观测到正在波斯湾海域活动,逼近了伊朗家门口的霍尔木兹海峡。结合美军在上次轰炸行动中,伊朗的核设施似乎并未如特朗普所说那样,被“完全炸毁”,以及最近美以对中东局势逐渐失去控制的情况,让人很难不怀疑,这是否会让美国“铤而走险”,再次挑起一次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

据环球网报道,滞留中东足足3个月的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最近被观测到正在波斯湾海域活动,逼近了伊朗家门口的霍尔木兹海峡。结合美军在上次轰炸行动中,伊朗的核设施似乎并未如特朗普所说那样,被“完全炸毁”,以及最近美以对中东局势逐渐失去控制的情况,让人很难不怀疑,这是否会让美国“铤而走险”,再次挑起一次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

美军核动力航母,悄悄逼近波斯湾,下一个挨打目标,果然不出所料

【核动力航母是美军四处拱火的象征】

美国做出判断,打击伊朗的风险不大

当然,即使对于美国来说,挑起冲突也是需要三思而后行的,但不排除美国部分鹰派势力,认为打击伊朗是一个”低风险选项”

这倒不是源于对伊朗军事实力的轻视,而是建立在对伊朗报复能力与意志的极端低估之上。

以今年早些时候爆发的伊以冲突为例,伊朗在面对以色列和美国直接挑衅时,始终保持着”象征性反击”的克制策略:尽管多次高调宣称”毁灭性回应”,但实际行动却与口号相去甚远,严格控制在避免触发全面战争的烈度范围内。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应对方式,固然是伊朗为了自身安全所作出的选择,但无疑也给美国决策圈留下了一个印象——伊朗擅长口头威胁,却缺乏实质性反击能力。

美军核动力航母,悄悄逼近波斯湾,下一个挨打目标,果然不出所料

展开全文

【麻烦缠身的美国政府,很可能再次采取“内病外治”的办法】

以色列的激进行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知偏差,作为美国在中东的核心代理人,以色列不仅暗杀了伊朗多名高级将领,还频繁袭击伊朗核设施与海外目标,而伊朗的回应始终局限于有限度的导弹打击。

这种不对称的互动模式,让美国部分势力形成了一种危险假设:只要控制打击范围,伊朗大概率不会升级冲突。

尤其当美军采用空战与导弹战等非接触式作战手段时,理论上可通过远程精确打击削弱伊朗关键能力,同时避免地面部队陷入泥潭的风险,这可能也是尼米兹号航母在中东赖着不走的原因。

此外,现在的美以两国都处于“麻烦缠身”的阶段,以色列政府自己都承认正在被“孤立”,同时也让对其无限包庇的美国倍受压力,联合国安理会第10000次会议上,美国再次一票否决加沙停火决议,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

按照这两个“霸权主义”国家的一贯作风,在面对这种困境时往往会选择“内病外治”,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伊朗需要小心了。

美军核动力航母,悄悄逼近波斯湾,下一个挨打目标,果然不出所料

【卡塔尔的遭遇“打醒”阿拉伯国家】

美国的中东布局,被以色列全打乱了

不过对于伊朗来说,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至少现在的中东局势正在发生变化:美国曾试图将伊朗构建为阿拉伯国家的“共同敌人”,以此整合中东盟友体系并孤立德黑兰,现在来看,这个计划基本可以宣告破产了

这不是因为伊朗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突破,而是因为以色列这个对手因为自身的短视战略,悍然轰炸了卡塔尔,让阿拉伯国家对威胁认知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暗杀哈马斯高层,到轰炸卡塔尔首都多哈,以色列的越界行为直接冲击了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利益。

卡塔尔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其领土遭袭彻底动摇了”美国保护伞”的可信度;而美国事后敷衍的态度,更让一众阿拉伯国家感到被“背叛”了。

这种信任的崩塌,促使阿拉伯国家重新评估威胁排序:以色列的直接侵略风险,远比伊朗的代理人冲突更具紧迫性,不久前,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提出建立军事联盟,以及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正是这种认知转变的直接体现。

沙特作为传统反伊朗先锋,如今选择与同为伊斯兰国家的巴基斯坦深化防务合作,本质上是通过”稀释美国影响+牵制以色列”的双重策略,寻求更平衡的地区安全架构。

更重要的是,伊朗过去提出的”霍尔木兹和平倡议”,也在现阶段变得格外具有吸引力,其多边主义框架契合了阿拉伯国家”去美国化安全合作”的诉求。

这个背景下,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协议,也在客观上为伊朗提供了启示:通过推动地区国家间的平等对话与共同防御,能够有效对冲美国主导的单边安全体系

美军核动力航母,悄悄逼近波斯湾,下一个挨打目标,果然不出所料

【沙特和巴基斯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沙特和巴基斯坦结盟,其他国家有样学样

尽管伊朗曾经和沙特有过矛盾,但对于沙特和巴基斯坦的结盟,伊朗大概率是乐见其成的,甚至不排除伊朗在未来不满足于旁观者的身份,而是有样学样,抄一下沙特的作业

巧的是,最近的北京香山论坛上,伊朗国防部副部长就借着这个平台,称赞了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的重要意义,表示这将为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开辟新路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推行“排他性安全”——以自身利益为基准,将伊朗定义为“威胁”,拉拢阿拉伯国家构建对立阵营。

但这种模式因以色列的激进行为暴露出致命缺陷:美国既无法约束盟友,也无法满足地区国家对“平等安全”的需求。

中国的全球安全倡议则截然不同:它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主张通过平等对话、多边机制解决争端,反对单边制裁与武力施压。

美军核动力航母,悄悄逼近波斯湾,下一个挨打目标,果然不出所料

【伊朗高层也做出了对多边主义的积极表态】

沙特与巴基斯坦选择以“集体防御”替代“依赖美国”,本质上是对中国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逻辑的呼应——与其被动等待外部保护,不如主动搭建平等的合作平台。

过去,伊朗因被美国贴上“麻烦制造者”标签,被迫陷入“守势”;如今,伊朗要是能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多谈合作少对抗,说不定能从“被围堵”的角色,变成区域合作规则的“牵头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5498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